2025年11月23日08:17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任弼時同志於1943年6月寫下的《共產黨員應當善於向群眾學習》。中央檔案館藏
1943年6月,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和中共中央秘書長的任弼時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22周年,撰寫了《共產黨員應當善於向群眾學習》一文,深刻闡述為什麼要向群眾學習以及如何向群眾學習,明確指出向群眾學習的目的在於改造黨員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從而更加密切黨與群眾的聯系。
文章認為,每個黨員能否善於向群眾學習,是有關黨的領導是否正確、是否不脫離群眾的問題,“黨的一切政策和決定之是否正確,要看它是否符合於群眾的利益與群眾的要求,是否能夠得到群眾的擁護,並能夠動員群眾積極起來去奮斗去實行,隻有這樣做到,才是正確的。而要這樣做到便必須使我們的領導經常面向著群眾,經常關心群眾的生活,善於去傾聽群眾的呼聲和了解他們的迫切需要,善於去總結群眾斗爭的經驗並找出其教訓與規律,再去指導群眾行動”。
可以說,“善於向群眾學習”既是任弼時對黨的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也是他革命生涯的真實寫照。他在早年領導共青團工作時,就號召青年“努力在農民中活動”,要求共青團“深入群眾”,做到“團的工作青年化群眾化”。他堅持把毛澤東同志所倡導的“眼睛向下的決心”與“放下臭架子、甘當小學生的精神”貫穿到工作中,善於虛心向群眾學習,深入群眾進行調查研究。1947年,土改試點區——晉綏解放區出現急躁冒進現象、發生錯劃階級成分問題。任弼時利用在陝北錢家河養病的機會,深入30多個村庄進行了大量調查研究,虛心聽取群眾意見,寫成《土地改革中的幾個問題》的報告,指導土地改革運動的正確進行。
任弼時在長期革命斗爭中,立足中國革命實際,把馬列主義的群眾史觀與中國群眾斗爭實踐相結合,提出“善於向群眾學習”的觀點,對黨的群眾路線的形成和確立作出重要貢獻。
(圖文由中央檔案館提供)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