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南京鋼鐵集團累計投入超130億元用於環保提升、超低排放改造和生態保護

算算南鋼的“三本賬”(人與自然·綠色轉型新看點)

本報記者 ?姚雪青

2025年05月05日08:5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南京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廠區,綠意盎然、景美如畫。賈瑞靖攝

走,去鋼鐵廠旅游!

是的,你沒有聽錯。傳統印象中“傻大黑粗”的鋼鐵廠區,已成為風景如畫的國家3A級旅游景區。春日裡,走進南京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藍天白雲下,綠樹成蔭,白鷺翩躚,清澈的湖面,倒映出彩繪的高塔。

“現在的鋼鐵廠是五彩繽紛的。”在廠區晨練的退休職工陳行愷回憶,過去,鋼鐵廠的麻雀也是五顏六色的,而且看顏色就知道從哪個廠區飛出來的:紅色的是燒結廠、白色的是石灰廠、黑色的是原料廠……附近的居民不敢開窗,三天兩頭打電話投訴。現在,這裡成了家門口的大公園。

“變形記”如何發生?生態賬和經濟賬能否劃得來?日前,記者走進南鋼,探訪這家企業的轉型之路。

減排賬——

上馬環保設備,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

長江夾江北側的原料碼頭上,一艘艘裝載著鐵礦石的貨船從下游駛來。岸邊高高的卸料門機,伸出長長的“抓斗”不斷抓取原料,送入密閉的皮帶管廊。抬頭看,這些藍色的管廊像一條條“空中彩線”,另一頭連接著一座座半圓形的全封閉料倉。

“全流程封閉運輸,實現了‘用礦不見礦、用煤不見煤、運料不見料’。”南鋼煉鐵事業部安全環保處副處長李金明介紹。過去,上百萬噸的鐵礦石、煤焦等原料露天堆放,像一壟一壟的山丘,風吹過揚塵漫天,既造成粉塵污染,也造成物資浪費。

2018年開始,南鋼耗資數十億元,建設4座鐵礦封閉大棚、24座煤筒倉、39個焦炭倉,對原料場進行封閉式管理,倉棚內部還是“黑燈工廠”,實行無人化操作。在一體化監控平台,記者看到了倉棚內部場景:滾動的皮帶將不同批次物料送入各自的“大房間”,這裡還安裝著鷹眼霧炮,一旦監控到粉塵含量超標立即啟動噴淋。收到生產信息后,刮料機將所需原料“找”出來並送往配料倉的“小房間”。“小房間”底部有杆秤,根據配料計劃將相應重量的原料精准調取,混裝在一起,自動攪拌后再由密閉的皮帶管廊送往生產區域。

在陳行愷記憶中,過去煙囪裡冒出的刺鼻白煙,也是居民投訴的主要對象。從2019年起,南鋼上馬新環保設施進行技術改造。

“燒結工序中產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氣體,是刺鼻味道的來源。”南鋼安全環保部環境管理室主任顧慧娟說,傳統方法採用濕法脫硫,相當於用溫水給廢氣洗了個澡,去除不徹底,加上溫度較低,低氣壓下煙氣容易向下跑,飄散到居民家中﹔現在採用半干法脫硫+催化脫硝,相當於用“皂角”給廢氣進行深度干洗,煙氣排放更清潔、無異味。

此外,在高爐煉鐵過程中,產生的高爐煤氣中夾雜著大量粉塵,以往用水噴淋除塵,不僅造成水資源浪費,還要處理污水、增加成本﹔現在採用“干法除塵”,在收集煤氣時,通過帶有許多微小過濾孔的“布袋子”,顆粒較大的粉塵就被留下了。

在焦化環節,剛剛出爐的紅焦,需要由1000多攝氏度的高溫降低到150多攝氏度才能成為高爐的燃料。從過去用水噴淋冷卻的辦法改成了氮氣吹風冷卻的“干熄焦”方法,在隔絕氧氣“熄焦”的同時,還回收走了熱量,既環保又節能。

顧慧娟介紹,上馬環保設備后,企業噸鋼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排放量分別下降了60.5%、74.3%和89.6%。

節能賬——

數智化升級,既提高效率又降低成本

南鋼智慧運營中心,大屏幕最右側“智慧能源管理平台”上,“一張網”清晰記錄著各種能源介質從產生、存儲到消耗、回收的全過程。

“為了進一步提高能源利用率,促進企業節能降耗,2023年南鋼建成了一體化智慧能源管控平台。”南鋼金恆科技總經理王蘇揚告訴記者,平台集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於一體,實現了水、電、風、氣等的遠程操作、精准調度和全程管控。

這天早上,南鋼能源動力事業部設備處工程師張偉鋒打開平台,一處醒目的紅色數字正在報警:昨天軋鋼能耗增加了0.2%。“這說明實際能耗超出了計劃指標。”張偉鋒說,看起來隻超出了一點兒,但考慮到南鋼年產千萬噸鋼的體量,日積月累將導致極大損失。

他點進“軋鋼”頁面,氮氣、燃氣、氧氣等細化指標一字排開,升幅最大的是燃氣指標。張偉鋒調出歷史數據分析,發現是加熱爐的能耗增加了。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問題清單流轉到軋鋼廠,工作人員立即進行現場排查。

“經過摸排,是燃燒時配風不佳,煤氣不完全燃燒造成的效率變低。”張偉鋒告訴記者,配風比例是根據算法自動形成,這個問題已不是第一次發生,將納入年度技改項目——通過優化算法,讓配風比例更精准,打上能耗“補丁”。

對於鋼鐵廠這樣的能耗大戶,能源的循環利用非常必要。記者從“智慧能源管理平台”上看到,每年南鋼高爐、轉爐、焦爐中產生的煤氣超過150億立方米,對其充分回收利用,是一筆可觀的資源。

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工作人員可以看到每個高爐實時產生的煤氣,經除塵和加壓后送到企業發電廠,每年可發電20多億千瓦時。“值得一提的是,加壓后的煤氣壓力很高,在降壓使用前,先利用壓差供余壓發電機發一次電。”張偉鋒介紹,這又產生了每年5億多千瓦時電。

不僅如此,在煉鋼、燒結等環節產生的大量熱量,也被回收后用來發電,每年4億多千瓦時﹔在廠區屋頂鋪設的光伏電板,每年發電0.5億千瓦時——南鋼自發電共計30多億千瓦時,佔用電比超過57%。

“數智化企業電網能實現自發電的合力調配消納。”王蘇揚介紹,發出的電可以“及時上網”,需電的廠區可以“下網使用”,谷時發電先存進一個巨大的“充電寶”,等到尖峰時段再使用——實現了電力在不同時間、空間,以及價格峰谷期的分配使用,在用足能源的同時,也降低了用能成本。

算算節能賬,自“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成以來,2024年度部分主要能耗節能收益超過8000萬元,噸鋼綜合能耗下降4.7%,余熱余能自發電率提升10.5%,每年節能量超過10萬噸標准煤。

經濟賬——

生產線變風景線,帶來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

最近,南京育英第二外國語學校二年級的師生們,來到南鋼進行研學游。在鋼鐵博物館,他們通過實景+3D眼鏡,了解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在文創商店,他們精心挑選冰箱貼和鑰匙扣﹔在文體公園,他們在籃球場和乒乓球場上自由活動、放鬆身心……

帶隊的劉老師告訴記者,走進鋼鐵的“數字世界”,感受智造的“工業大腦”,非常震撼。

南鋼金樂文旅執行總經理張燕說,2022年,南鋼獲評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和國家3A級旅游景區,目前已設計出歷史文化旅游、智慧旅游、鋼鐵工藝游、生態旅游等多條線路,每年吸引游客8萬人次,門票文創、餐飲住宿等旅游收入500多萬元,目前南鋼文化旅游區正在申報國家4A級旅游景區。

廠區變景區,生產線變成風景線,南鋼累計投入超130億元用於環保提升、超低排放改造和生態保護,背后的經濟賬怎麼算?

2024年3月,南鋼獲評江蘇首家長流程鋼鐵環保績效A級企業。“這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南鋼安全環保部副部長卞雙喜說。

今年1月下旬,江蘇發布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按照規定,鋼鐵等重點行業在管控期間部分產線需要停產,而A級企業可以自主安排生產。“生產設備一關一開就是數千萬元的損失。”卞雙喜告訴記者,自主安排生產,相當於節約了這些成本,而且保障了高質量的生產。2024年,南鋼實現利潤25億元,在同行業中名列前茅。

“看得見的賬,企業每年節約環境稅6000萬元、差別電價1.2億元、物料損失1.3億元,加上煤氣、蒸汽等回收利用,每年直接減少支出約5億元。”卞雙喜介紹,為了鼓勵企業持續進行超低排放改造,南京市生態環境局幫助企業成功申請了中央大氣污染防治補助資金支持,累計超過1億元。

更多的,是看不見的賬。南京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朱平告訴記者,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和長流程鋼鐵環保績效A級企業的“金字招牌”,加上近年來企業獲得的國家級綠色工廠、中國工業碳達峰領跑者、全國首批“新四類”環保設施開放單位等榮譽稱號,對企業而言,更是不可估量的無形資產。

這些年,朱平還發現了企業的一個新變化。“過去,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的工作環境,人才招不到、留不住。如今,每年都能吸引985、211高校畢業生,2024年雙一流大學以上的新進員工佔比達56.68%。”朱平說,人才資源既是南鋼轉型升級的成果,也將帶來更多發展動力。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05日 05 版)

(責編:彭曉玲、溫璐)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